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一直是填埋場設計、運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問題。滲濾液是液體在填埋場重力流動的產物,主要來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內含水。由于液體在流動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到滲濾液的性質,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滲濾液的性質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變動。一般來說,其pH值在4~9之間,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圍內,BOD5從60~45000mg/L,重金屬濃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屬的濃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若不加處理而直接排入環境,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1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工藝技術當前是最為廣泛使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之一。生物處理工藝技術根物理處理法的缺點是留有至少50%的耗氧雜質在水中,而且留下大量污泥。因此,最受歡迎的是利用微生物、細菌、霉菌、酵母菌和一些原生物,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硫酸鹽等簡單的無機物,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在自然界中,棲息著巨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機物并將其轉化成穩定無機物的能力。廢水的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這一功能,并采用一定的人工措施,營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從而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以凈化的方法。
1.2化學處理法
經過微生物處理后,水中仍留下比較復雜的化學污染物,而且還不能除掉不斷增加的氮和磷,因此,人們經常通過化學方法繼續凈化污水。
所謂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原理消除污染物,或者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物質。經常使用的辦法是中和、氧化還原、混凝、電解等。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和湖是一個非常深而景色秀麗的湖,但它受到興旺旅游業的威脅。政府為此在那里興建了一個處理工廠,每天吸取750萬噸湖水,除去普通的污染和污泥后,用石灰除去磷,并在解吸塔中吹出氮(它在污水中通常是以氨的形式出現),然后使水首先通過分離床除去殘余的磷,最后通過活性炭吸附掉大部分留下來的化學物質。
(1)中和法中和法是利用化學方法使酸性廢水或堿性廢水中和達到中性的方法。在中和處理中,應盡量遵循“以廢治廢”的原則,優先考慮廢酸或廢堿的使用,或酸性廢水與堿性廢水直接中和的可能性;其次才考慮采用藥劑(中和劑)進行中和處理。
(2)混凝法混凝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入一定量的混凝劑,使廢水中難以自然沉淀的膠體狀污染物和一部分細小懸浮物經脫穩、凝聚、架橋等反應過程,形成具有一定大小的絮凝體,在后續沉淀池中沉淀分離,從而使膠體狀污染物得以與廢水分離的方法。通過混凝,能夠降低廢水的濁度、色度,去除高分子物質——呈懸浮狀或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和某些重金屬物質。
(3)化學沉淀法化學沉淀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入某種化學藥劑,使之與廢水中的某些溶解性污染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使難溶鹽沉淀下來,從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濃度的方法。化學沉淀法一般用于含重金屬工業廢水的處理。根據使用的沉淀劑的不同和生成的難溶鹽的種類,化學沉淀法可分為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鋇鹽沉淀法。
(4)氧化還原法氧化還原法是利用溶解在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能被氧化或還原的性質,把它們轉變為無毒無害物質的方法。廢水處理使用的氧化劑有臭氧、氯氣、次氯酸鈉等,還原劑有鐵、鋅、亞硫酸氫鈉等。
(5)吸附法
吸附法是采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利用同一液相界面上的物質傳遞,使廢水中的污染物轉移到固體吸附劑上,從而使之從廢水中分離去除的方法。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體物質稱為吸附劑。根據吸附劑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離子交換性吸附。在廢水處理中所發生的吸附過程往往是幾種吸附作用的綜合表現。廢水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等。
(6)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是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水處理法即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物質的選擇性交換能力去除水和廢水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的方法。
(7)膜分離可使溶液中一種或幾種成分不能透過,而其他成分能透過的膜,稱為半透膜。膜分離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的選擇性透過作用,將廢水中的顆粒、分子或離子與水分離的方法,包括電滲析、擴散滲析、微過濾、超過濾和反滲透。主要的處理技術有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
2.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技術
2.1 混凝—化學沉淀處理技術
垃圾滲濾液的混凝處理是通過外加混凝劑使滲濾液中不能直接通過重力去除的微小污染物質和混凝劑一起聚結成較大的顆粒,這些顆粒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沉降,分離出滲濾液,從而減少滲濾液中的污染物質。化學沉淀法是向滲濾液中加入某種化學藥劑,使滲濾液中的污染物質和化學藥劑發生反應生成沉淀物,從而去除滲濾液中污染物質的滲濾液處理方法。
2.2膜處理技術
膜處理,一般指膜分離技術處理,而根據生物膜對物質選擇性通透的原理所設計的一種對包含不同組分的混合樣品進行分離的方法。分離中使用的膜是根據需要設計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離的混合樣品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另外,,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選擇性分離實現料液的不同組分的分離、純化、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它與傳統過濾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圍內進行分離,并且這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膜的孔徑一般為微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或稱為截留分子量),可將膜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無機膜和有機膜,無機膜主要還只有微濾級別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屬膜。有機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纖維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結論
當前我國的垃圾滲濾液處理以生物處理技術為主,而國外的垃圾滲濾液處理以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主。而對于垃圾滲濾液這種高濃度、成分復雜的廢水來說,僅靠生物技術無法將其處理達標排放,特別對于“老齡”垃圾滲濾液來說,生物處理基本沒有任何效果。實際上,我國大部分垃圾衛生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并未達到我國制定的標準就排放了,這種情況造成了嚴重的地下水污染。而就滲濾液的物化處理技術來說,混凝沉淀可去除滲濾液中大部分的懸浮物和高分子有機物,但產生的化學污泥難于處理。活性炭吸附僅對滲濾液中分子量小于1000的物質有吸附去除能力,且吸附處理的費用很高。膜處理技術一次性投資和運行費用均極高,除我國少數小規模且出水水質要求高的滲濾液處理外,不適合我國大部分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電化學氧化和光催化氧化技術不僅處理成本高,不能滿足大規模處理的要求,而且反應裝置極難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實現。相比之下,滲濾液的化學催化氧化技術盡管存在常用氧化劑(臭氧和過氧化氫)價格較高的問題,但可以通過合成新型催化劑減少氧化劑的使用量和提高氧化劑的利用率,從而降低滲濾液處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