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生物泡沫的形成及控制措施。
生物泡沫是微生物的異常生長,由泡沫和棉花顆粒混合而成。它穩定,持久,難以控制。
生物泡沫的危害。
1.生物泡沫一般是粘性的,它涉及到大量的活性污泥等固體物質進入曝氣池的漂浮泡沫層,泡沫層在曝氣池表面翻轉,阻止氧氣進入曝氣池的混合溶液,降低增氧效率,尤其對機械暴露方式影響最大。
2.摻有泡沫的曝氣池混合液進入二沉池后,泡沫區的活性污泥等固體物質增加了漂浮物質的含量,水質變差。同時,二沉池表面形成大量的浮水。冬季氣溫較低時,結冰影響二沉池吸(刮)泥橋(機)的正常運行。
3.生物泡沫擴散到通道板,影響巡邏和設備維護。夏天,生物泡沫隨風漂浮,造成一系列環境健康問題,影響周圍行人的健康。冬天結冰后,很難清洗,檢查人員和維修人員也有可能滑倒。
4.回流污泥中含有的泡沫會引起類似的浮選現象,破壞污泥的正常性能。生物泡沫會隨著污泥排放進入污泥區,干擾污泥濃縮消化的順利進行。
生物泡沫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一、生物泡沫的形成機理。
1.大多數與泡沫相關的微生物含有35%的脂肪,如微小芽孢桿菌的脂肪含量。因此,這種微生物比水輕,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泡沫相關微生物多為絲狀或樹枝狀,容易形成網絡,去除顆粒和氣泡,漂浮在水面上。金屬絲網包圍的氣泡增加了表面張力,使氣泡不易破裂,泡沫更加穩定。
3.充氣氣泡產生的氣浮往往是泡沫形成的主要驅動力。顆粒靠氣泡漂浮,氣泡必須形狀小,重量輕,疏水。因此,當水中有油類、脂類物質和脂類微生物時,容易發生表面起泡。
二、生物發泡的主要因素。
1.污泥停留時間。
產泡沫微生物一般生長速度慢,生長周期長,污泥停留時間長(SRT),有利于這些微生物的生長。延遲曝氣容易造成泡沫現象。泡沫形成后,泡沫層的生物停留時間與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停留時間無關,容易形成穩定持久的泡沫。
2.酸堿度。
據報道,當酸堿度從7.0降至5.0~5.6時,可有效減少泡沫的形成。諾卡氏菌的生長對pH值非常敏感,最適pH值為7.8和5.0,可以有效控制生長。中華鱉的最適pH值為7.7~8.0。
3.溶解氧
諾卡氏菌是一種嚴格的需氧細菌,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不易生長,但不會死亡。Microthrixparvicella能耐受缺氧。
4.溫度。
與生物發泡形成相關的真菌有合適的生長溫度和最佳溫度(見下圖),生長過程中環境和水溫有利于發泡。
5.避免水基物質。
雖然原理不是很清楚,但有實驗表明,不溶性或拒水性物質(如油、脂類等。)有利于放線菌的生長。
6.通氣模式。
根據觀察,不同曝氣方式產生的氣泡是不同的。微泡和小泡比大泡更有利于生物泡沫,泡沫層容易集中在曝氣強度低的區域。
三、生物泡沫的控制措施。
1.噴水。
這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噴水或水滴,打破漂浮在水面上的氣泡,減少氣泡。分散的污泥顆粒部分恢復了沉降性能,但混合液中仍存在絲狀菌,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泡沫現象。
2.添加消泡劑。
可以使用氯、臭氧、過氧化物等強氧化性殺菌劑。還有用聚乙二醇和硅酮生產的商品劑,氯化鐵和銅酸洗液的混合劑等。化學品的作用只能減少泡沫的增加,但不能消除泡沫的形成。廣泛使用的殺菌劑一般都有負面作用。輸入位置過多或不當,反應池中的棉菌數量和總生物量大幅下降。
3.減少污泥齡。
一般減少曝氣池中的污泥停留時間,以抑制長期放線菌的生長。當污泥停留時間為5~6天時,諾卡氏菌的生長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泡沫問題。但是,降低污泥齡也有很多不適用的方面:當需要硝化時,污泥在寒冷季節的停留時間至少需要6天,這與這種方法的使用相矛盾。此外,微服務器和一些絲狀菌不受污泥年齡變化的影響。
4.將厭氧消化池中的清液回流。
實驗表明,厭氧消化池的清液回流到曝氣池,可以控制曝氣池表面氣泡的形成。厭氧消化池中清液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紅球菌,但在一些污水處理廠使用這種方法時,與實驗室一樣成功。由于厭氧消化池上的清液含有高濃度的好氧基質和氨氮,會影響最終出水質量,所以必須謹慎使用。
5.添加特殊微生物。
據研究,一些特殊菌株可以消除諾卡氏菌的活力,包括原生動物腎結石。另外,增加捕食和難度的微生物可以控制一些泡沫菌。
6.安裝生物選擇器。
生物選擇器用于創造各種反應環境(氧氣、有機負荷、污泥濃度等)。),選擇首選微生物,排除其他微生物。已有報道,好氧選擇器對細小分枝桿菌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對諾卡氏菌影響不大的缺氧選擇器對諾卡氏菌有控制作用,對細小分枝桿菌沒有影響。